若想知道我們應當如何學好數學,我們首先要弄清高考數學考查的重點與方向。正所謂,“知己知彼,方能百戰不殆”。拋開具體的專業知識,我認為其考查的內容大致包括理清思路與實際操作兩個方面,通過試題使這兩個方面有機結合,進而考查一個學生的理解能力、靈活應用的能力與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數據處理能力。
基于以上思考,我想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供各位學弟學妹們參考。
首先,要注重基礎,明確知識要點。由于高中的知識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和綜合性,因此,對于每一個章節,我們都要更加注重對概念的理解和對課本例題的把握。概念與公式是每一個知識板塊的核心和基礎,而課本例題往往是對概念和定理的基礎應用,也是最為經典的題目,需要我們精心研究。通過它們,我們可以進一步理解概念與公式,為綜合運用奠定基礎。正所謂“墻高基下,雖得必失”,只有不斷夯實基礎,才能避免在考試中面對“棱臺的體積公式”等問題時驚慌失措。
其次,聽講時要多思考,有選擇地記錄。以我的自身經歷為例,記得當時班里總有同學喜歡在上課時奮筆疾書,把老師的板書一字不落地抄寫下來,以備自己課后再進行消化理解。但事實往往是,由于高中作業繁多,大多數同學來不及復習。或者即使有時間,也會由于課堂上沒有充分思考,難以再梳理出清晰的解題思路。
因此,我認為在聽課時不要忙于記錄,切記跟上老師的思路,多思考,以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。對于那些無從下手的題目,可以簡要記錄下老師的思維過程和關鍵步驟,課后通過自主回憶,獨立完成整個解題過程,一定會有新的收獲。久而久之,就可以不斷夯實基礎,完善思維。
第三,要認真對待每一次作業和考試。要深入分析,精確計算,而絕非一味求快,囫圇吞棗。“精耕細作”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解題準確性,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,并在一次次的深入思考中鍛煉出嚴謹的思維習慣。當然,“精耕細作”,并不意味著拖拖拉拉甚至“磨洋工”,做題過程必須全身心地投入,將每一次練習的過程都當作高考,在一次次的實戰演練中提高考試能力,才能在最后的高考中從容面對巨大的計算量,減少不必要的失分。
第四,要適當刷題,但要避免題海戰術。適當刷題可以拓寬我們的視野,達到見多識廣,“見怪不怪”的效果,同時在訓練中提升計算速度和準確性。但如果陷入題海,不僅會導致學習效率低下,還容易使我們產生慣性思維,在面對一道嶄新的題目時,囿于所謂“套路”之中,而高考所考查的重點卻是同學們運用所學解決新問題的能力,強調運用與創新而絕非生搬硬套。
記得我高三的數學老師曾說:“不要讓自己做一道廢題。”是的,做題目不在于多,而在于精。對于自己已經熟練掌握的內容,沒有必要做無謂的重復,因為除了自我安慰以外此舉幾乎別無他用。此外,要對自己的能力水平有準確的定位。就絕大多數同學而言,對于那些明顯超出自己實力范圍的題目,如壓軸導數題的最后一問,由于思維強度較大且靈活性較高,偶爾做一做可以拓展思維,但如果執著于此,只能是在浪費寶貴精力的同時,挫敗自己的信心,不可謂不是得不償失。
因此,我們要刷的應該是等于或略高于自身水平的,自己掌握不夠透徹或在練習中出錯率較高的題目。通過對這些題目的針對性訓練,將自己的薄弱點逐個擊破。此外,也可以刷一些創新類應用題,通過積累課外的一些概念以及定理公式,達到拓展視野,提升解題能力的目的。這樣一來,即使在高考考場上遇到諸如素數之類的高中課本以外的概念,抑或是前些年有關“大興機場的曲率問題”、“斷臂維納斯身高”等創新型問題就能夠充滿自信地沉著應對了。
此外,在實際操作過程中,我還提煉出一個小技巧:對于思路不清的題目,對照答案反推解題過程,進而反思自己的思維漏洞。這樣一來,既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,促使自己主動思考,在總結與反思中提高自己審題、解題的思維能力;又可以避免一味求快、輕視錯題、囫圇吞棗、一知半解的問題,從而使自己真正在刷題中得到能力的提升,有效避免“假努力”。
最后,要學會整理錯題,總結歸納。在每章學習結束后,可以先自己回顧本章內容,梳理出知識結構,再與課本的知識框架比較對照,查缺補漏。同時,要在日常的作業與測驗中,及時整理錯題。錯題本不必精美華麗,但一定要清晰明了,分門別類。除了自己的錯題外,還可準備好題本,記錄經典題,把握好一題多解和多題一解,在考前只要翻看這兩類題,一定可以幫你打開思路,從容應考。